排名 | 公司名稱 | 簡介 |
---|---|---|
1 | 729聲工場 | 專注于ACG領域的配音團隊 |
2 | 音熊聯萌 | 主打二次元方向的配音公司 |
3 | 北斗企鵝工作室 | 專業配音演員組成的配音工作室 |
4 | 光合積木配音工作室 | 以影視配音為主要業務,參與廣播劇等有聲作品的創作 |
5 | 聲娛文化 | 提供專業配音定制服務的供應商 |
6 | 邊江工作室 | 以影視配音為主要業務,亦涉獵二次元領域 |
7 | 冠聲文化 | 聲音文化產品及IP衍生制作商 |
8 | 藝海佳音 | 提供全方位的音頻制作的中文配音團隊 |
9 | 瞬心文化 | 二次元產業IP孵化及衍生品運營商 |
10 | 知行天地 | 提供影視劇動畫片等題材的配音 |
11 | 奇響天外 | 以配音及設計為主的公司 |
12 | 九紫聲優團 | 九紫文化旗下專業配音團隊 |
13 | 恒聲配音 | 專注于國內外游戲的配音、音樂、音效制作 |
14 | 天音聲社工作室 | 動態漫畫IP配音團體 |
15 | 北京夢曲文化傳媒 | 主要提供廣告配音、專題片配音、動畫片等題材的配音 |
2019《互聯網周刊》&eNet研究院選擇排行 |
“神秘”行業撥云見日
去年8月,一個名為“你們看的電視劇都是我們四個在談戀愛”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并一度沖到榜首,引發全網熱議。熱搜的焦點是喬詩語、季冠霖、邊江、張杰四位配音演員。網友發現,許多國產劇男女主角的配音都是他們四個。
今年夏天,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羅小黑戰記》相繼熱映,在取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同時,也引發了觀眾對電影幕后配音團隊聲娛文化和北斗企鵝的關注。此外,騰訊暑期檔網劇《陳情令》更是在官方宣傳海報上,首次將配音演員的名字署在了演員旁邊。配音這個長久以來“水潑不進”的行業,似乎終于結束了漫長的“神秘”生涯,撥云見日了。
其實配音演員這個職業首次掀起水花是在2012年。那一年,《甄嬛傳》大火,由于配音太過渾然天成,許多觀眾難以相信“甄嬛”這個角色竟然不是孫儷的原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許多人開始主動了解配音演員這個職業,進而發現,原來這些光鮮靚麗的角色背后還隱藏著那么多的“幕后英雄”。
配音是演員的基本功,影視配音不該是配音演員的主業
2018年初,湖南衛視推出原創聲音競演綜藝《聲臨其境》,節目邀請了不少影視演員,他們憑借深厚的臺詞功力贏得了評委和觀眾的肯定。然而,問題也由此產生:既然演員可以完成配音的工作,那為什么還要請配音呢?
古裝戲中,為了保證聲音和畫面的統一,避免跳戲,必須給港臺演員配音;在一些比較復雜的拍攝場地比如橫店影視城,經常有幾個劇組同時拍攝的情況,同期收錄很難聽清演員的臺詞。在這些時候,后期配音必須要由配音演員來完成。
但是,部分影視劇實為“濫用”配音。劇組對演員表演水平不甚在意,甚至不要求演員說出完整臺詞,反而寄希望于配音演員“力挽狂瀾”。
事實上,劇組在必要的時候請配音演員來完成配音以保證劇目質量,這本無可厚非,但若因此而對演員臺詞和表演放低要求,則是十分不可取的。配音演員可以做錦上添花的那朵“花”,卻不是補天的女媧;配音永遠不可能是“主角”,卻是一名演員的基本功。
配音演員姜廣濤曾表示:“配音演員最本職的工作其實是譯制片和動畫片,配國產劇完全是個美麗的誤會。”21世紀初,我國的文娛產業還比較單一,影視配音是不少配音演員的唯一選擇。如今,文娛產業遍地開花,國漫大有起色,有聲書、游戲、短視頻、廣播劇需求不斷增加,再加上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的發展,給配音演員這個職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而這些充滿無限可能的新領域,才是配音演員應該大展拳腳的地方。
影視行業最好的時期一定不是畫面日臻完美而配音千篇一律的時期,而是場景同期收錄,配音千人千面的時期。把影視配音的機會留給演員吧,讓配音演員去他們該去的地方。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你們看的電視劇都是我們四個在談戀愛”登上微博熱搜,突出反映了影視劇配音人才缺乏、資源過于集中的現狀。
十幾年前,配音被認為是“水潑不進”的行業。那時,由于門檻較高、酬勞也較少,配音演員難以保證基本生計,加上行業信息封閉、標準不明,因此專職配音演員很少。后來,隨著文娛產業的發展,配音演員的待遇有所改善,行業發展也稍有起色,但仍然存在資源過于集中,新人缺乏合理的流動上升機制等問題。
近年來,在國漫、游戲、有聲書、廣播劇等領域蓬勃發展的影響下,配音行業逐漸向著系統化和專業化發展。
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專業的配音培訓單位開始出現。729聲工場、冠聲文化、光合積木等公司先后開設了配音培訓班,培養新人。目前來看,培訓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很多優秀的新人加入了配音團隊,開始在專業配音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聲音產出。預計在未來,這樣的現象會越來越多。
配音需要傳承,需要新鮮血液,配音行業的良性發展,需要前、中、后端的共同努力。在前端,形成以各大院校的配音專業和各工作室的培訓班為主的人才培養體制,促進學院教育與市場培訓直接接洽、形成合力,培養優秀的配音人才;而好的人才需要好項目、好作品來激發他們的潛力,在中端,影視后期等相關領域不妨多點寬容,給新人一些機會,保證供給與需求通道的暢通;在后端,觀眾應對文藝作品保持清醒的態度,給予市場理性、客觀的反饋。
但是,他人可以為你提供機會,卻無法幫你抓住機會。
配音演員的“沉沒成本”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梅蘭芳年少時眼皮下垂,眼珠轉動不靈活,后來,他想出了一個通過養鴿子來鍛煉眼力的辦法,既而十年如一日地通過觀察鴿子飛行來鍛煉眼睛靈活度,最終呈現出聲情并茂的舞臺表演,成為一代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許多優秀演員的成功都離不開經年累月的堅持,配音演員也是如此。
季冠霖在通過《甄嬛傳》廣為人知之前,已經在配音這個崗位上默默無聞了十多年。729聲工場的蘇尚卿、郭浩然在剛入行的時候,甚至難以靠工作解決溫飽問題。為《楚喬傳》、《古劍奇譚》等電視劇配音的喬詩語也曾說:“一個配音演員成長起來,起碼有2000集戲打底,這就要3-5年,不是每個人都熬得住的。”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會有很長一段咬牙堅持的歲月,經濟學里把這些叫做“沉沒成本”。對配音演員來說,“沉沒成本”就是那些歷盡磨難而籍籍無名的日日夜夜。
在業內,配音演員也被稱為“棚蟲”,因為他們要長時間待在錄音棚里。有時為了趕進度,配音演員要在全封閉的錄音棚里待上一整天,而為了避免收到雜音,配音時不能開空調和風扇,也不能亂動。
古語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太多人將“一舉成名”作為目標,卻忽視了“十年寒窗”這個重要前提,而這正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成本”。
同培養配音演員一樣,一部好的配音作品,也需要時間細細打磨。
行業需要工匠精神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70、80年代是我國配音行業的“黃金時代”,那時,國家剛剛改革開放,民眾對外國文化渴求,譯制片大火。和那個時期很多文藝作品的創作一樣,經濟收益通常不是各制片廠打造動畫和譯制片的首要目的,因此在配音工作上,各廠也常常不計時間和經濟成本。
那時,一部譯制片的產生需要經歷以下過程:首先,配音導演觀看原片,了解全局;接著,由翻譯將臺詞翻譯成中文;隨后,口型員根據外文文本長度和口型對臺詞進行核對和調整;然后是各演職人員一起觀看原片、分配角色,并根據演員配音習慣再次調整臺詞;最后,配音演員要像排話劇一樣進行對戲,有充分準備后方可進棚錄制。一般來說,影片從配前準備到完成錄制需要月余,有的甚至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
而反觀如今的影視劇,制作方為了追求畫面的精致,在前期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加上趕著上映,留給配音的時間常常不足兩周。以電影《大魚海棠》為例,季冠霖為女主角椿配音只用了兩三天時間,而鹿神、赤松子、嫘祖等配角一共才錄了一個晚上。譯制片則更是如此,為了追求國內外同步上映,不少影片畫面制作和提交甚至趕不上國內譯制版制作截止時間,想要細細打磨配音更是天方夜譚。
片方對作品的誠意觀眾是能夠感受到的,這也正是《阿凡提》、《大鬧天宮》、《佐羅》等作品至今都為人津津樂道的原因。一部從前期準備到后期制作都用心考究的作品,才具有流傳和推廣的價值。
行業能否重回“黃金年代”?
與70、80年代配音緊緊圍繞譯制片和動畫片不同,如今,廣播劇、游戲、智能語音等領域的發展,都刺激著市場對配音的需求。
以廣播劇為例,它以廣播的形式講述劇情、塑造人物,將書中畫面通過聲音再現,既為聽眾想象人物外貌和真實場景提供了一個更為具體的方向,又保留了一定的想象空間。近幾年,伴隨著廣播劇的商業化,行業整體向著專業、精良的方向發展,精品迭出;而近幾年影視作品審查的日漸嚴格,也為廣播劇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日漸高漲的市場需求,已經將配音行業從狹窄逼仄的小道推向了柳暗花明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