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 | 企業名稱 |
---|---|
1 | 順豐速運有限公司 |
2 | 希杰榮慶物流有限公司 |
3 | 北京京邦達貿易有限公司 |
4 | 上海鄭明現代物流有限公司 |
5 | 漯河雙匯物流投資有限公司 |
6 | 河南鮮易供應鏈有限公司 |
7 | 上海光明領鮮物流有限公司 |
8 | 上海安鮮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
9 | 海航冷鏈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10 | 濟南維爾康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11 | 深圳市泛亞物流有限公司 |
12 | 鮮生活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13 | 深圳招商美冷供應鏈有限公司 |
14 | 上海東啟物流有限公司 |
15 | 河北寶信物流有限公司 |
16 | 石家莊冰峰冷藏物流有限公司 |
17 | 北京亞冷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18 | 中集冷云(北京)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19 | 上海久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20 | 廣州長運冷鏈服務有限公司 |
21 | 成都銀犁冷藏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22 | 青島海容商用冷鏈股份有限公司 |
23 | 湖南黃興冷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24 | 福建恒冰物流有限公司 |
25 | 增益冷鏈(武漢)有限公司 |
26 | 福建浩嘉冷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27 | 青島師帥冷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28 | 松冷(武漢)科技有限公司 |
29 | 北京中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30 | 深圳小田冷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31 | 唯捷(廈門)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32 | 鄭州金色馬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
33 | 北京快行線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34 | 許昌眾榮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35 | 冷聯天下(上海)物聯網有限公司 |
36 | 南京大生冷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37 | 鄭州華夏易通物流有公司 |
38 | 海南羅牛山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
39 | 河南大象物流有限公司 |
40 | 江蘇蘇寧物流有限公司 |
41 | 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42 | 江蘇普飛科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43 | 廈門大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44 | 宇培供應鏈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
45 | 山東萬澤冷鏈股份有限公司 |
46 | 上海戶尚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47 | 上海眾萃物流有限公司 |
48 | 北京澳德物流有限責任公司 |
49 | 南京天環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
50 | 上海發網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51 | 上海廣德物流有限公司 |
52 | 鄭州凱雪冷鏈股份有限公司 |
53 | 深圳市清湖冷鏈有限公司 |
54 | 浙江統冠物流發展有限公司 |
55 | 浙江星星冷鏈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
56 | 江蘇匯鴻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57 | 嘉里志甄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
58 | 深圳市曙光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59 | 鎮江恒偉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60 | 上海世權物流有限公司 |
61 | 佛山市粵泰冷庫物業投資有限公司 |
62 | 山東中超物流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63 | 上海快行天下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64 | 廣東萬緯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65 | 黑龍江昊銳物流有限公司 |
66 | 廣州鑫赟冷凍運輸有限公司 |
67 | 吳忠市茂鑫通冷藏運輸有限公司 |
68 | 望家歡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 |
69 | 寧夏眾力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70 | 大連港毅都冷鏈有限公司 |
71 | 威海中外運物流發展有限公司 |
72 | 東莞市華雪食品有限公司 |
73 | 天津品優物流有限公司 |
74 | 北京住總科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75 | 福建豐利物流有限公司 |
76 | 江西馬力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77 | 重慶雪峰冷藏物流有限公司 |
78 | 淇縣永達物流配送有限公司 |
79 | 武漢市夢園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80 | 福建信運冷藏物流有限公司 |
81 | 華冷物流有限公司 |
82 | 黃山斯普藍帝物流有限公司 |
83 | 漯河市順安運輸有限責任公司 |
84 | 山綠農產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85 | 漯河市慶賀物流有限公司 |
86 | 北京五環順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87 | 小碼大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88 | 江西阿南物流有限公司 |
89 | 吉林省中冷物流有限公司 |
90 | 華冷物流有限公司 |
91 | 北京博華物流有限公司 |
92 | 云通物流服務有限公司 |
93 | 江蘇天天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
94 | 青島怡之航物流有限公司 |
95 | 上海源洪倉儲物流有限公司 |
96 | 河南大用運通物流有限公司 |
97 | 金鄉縣凱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98 | 重慶公運同程配送有限公司 |
99 | 廣州拓領物流有限公司 |
100 | 內蒙古昕海銘悅運輸有限公司 |
101 | 泉州安通物流有限公司 |
102 | 黑龍江沃野風華運輸有限公司 |
103 | 陽谷新紀元物流有限公司 |
104 | 重慶友生活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105 | 大連鮮悅達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106 | 漯河市順捷物流運輸有限公司 |
107 | 上海交榮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108 | 廣州保事達物流有限公司 |
109 | 廈門羊程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110 | 上海敬誠物流有限公司 |
111 | 易特物流有限公司 |
112 | 上海鮮冷儲運有限公司 |
113 | 美務物流(南京)有限公司 |
114 | 江蘇極地熊冷鏈有限公司 |
115 | 漯河金順物流有限公司 |
116 | 北京家家送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117 | 山東大鵬物流有限公司 |
118 | 上海極冰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119 | 德州飛馬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120 | 寧夏領鮮易達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
2019《互聯網周刊》&eNet研究院選擇排行 |
比之快遞,其實冷鏈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更緊密
最大的需求來自餐桌。
中國人始終講究飲食上的享受,即使是再不起眼的食材都能被發展成特色美食,更何況“鮮”字當頭的大閘蟹。秋天越近,大閘蟹的誘惑力就越強,對于冷鏈物流商們則意味著大展身手、拓展名聲的時候到了。
在遼寧盤錦,幾個身穿紅色京東工作服的小哥和當地農民一起坐在電動三輪車上休息,背后就是養螃蟹的稻田。與前幾年一樣,京東為了保證螃蟹鮮活,干脆把冷鏈運輸車開到了食品采摘地。接下來,這些河蟹將在幾個小時內走向全國各地的餐桌。
不僅是京東,蘇寧、順豐以及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水產生鮮公司都會在每年秋天上演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在這場大戲中,冷鏈物流是絕對的關鍵角色。另外,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發現目前中國冷鏈物流最大的需求來自何處。
冷鏈是物流行業的一個分支,主要分擔的是新鮮果蔬、肉禽蛋奶、水產、花卉、熟食、藥品的運輸。比之快遞,其實冷鏈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更緊密。在當前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的終端需求中,食品冷鏈占絕大部分比重,接近90%,剩余的則是醫藥冷鏈、化工冷鏈等。所以,來自餐桌的需求將會是冷鏈物流發展最大的推手。
生鮮電商接棒冷鏈物流
除了對口味的追求,中國人買菜也希望“多快好省”。而在餐桌的“這頭”和“那頭”之間的除了物流企業,還有其他許多商業環節,其中生鮮電商無疑是最熱的市場話題。
不論是商品品質還是物流時效,電商的競爭始終離不開供應鏈,而大多數競爭都可以歸結為時間的搶奪,先上市的產品總是有更多機會和消費者見面。移動互聯網時代,生鮮電商正是為了“多快好省”而生。
其實,生鮮電商的火爆早在2014年就開始了,當年全國260億元的交易規模比2013年的130億元整整翻了一番。如果說電商是中國物流發展的引擎,相應的,生鮮電商也可以視為冷鏈發展的動力。
在冷鏈產業鏈上,城市配送的利潤率高于冷鏈倉儲,更高于干線運輸。而城市配送市場的崛起主要是“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兩大是消費需求驅動。在這樣的態勢下,火熱的生鮮電商生意也為冷鏈物流的發展引來了許多投資。上海久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商標是九曳供應鏈)就屬于在這一波行業爆發中成長起來的企業。
創業首先需要的是足夠豐富的閱歷和對目標行業的深入理解,九曳供應鏈創始人張冰在天貓物流部以及菜鳥網絡的職業經歷讓他了解冷鏈物流產業的癥結所在。因而,張冰摒棄創立單純冷鏈物流企業的做法,將公司的定位確立為“冷鏈產業上下游的資源整合者”。
“鏈”+“網”構建行業未來
冷鏈物流只代表了貨物的運輸過程,背后關鍵的是企業的供應鏈質量。張冰認為,生鮮冷鏈物流的難點不在需求產生、產業配置或者吸引資本,而是先進的運營思維和管理方法。基于此,九曳供應鏈整合冷鏈供應鏈條上的企業和資源,提供冷鏈倉儲、冷鏈物流運輸、供應鏈管理咨詢、生鮮代采代銷、配送等服務。
在利潤最高的城市配送環節,傳統宅配公司與冷鏈公司的銜接存在縫隙。傳統冷鏈公司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而傳統宅配公司又缺乏冷鏈配送經驗。九曳供應鏈的目標則是將雙方優勢整合,做兩者之間的調和劑。為此,九曳供應鏈一邊利用信息系統,幫助冷鏈物流公司完成分揀包裝,另一邊拓展電商物流服務能力,精確掌握訂單的流程、軌跡和時間節點。
現在看來,九曳供應鏈在為他人提供價值的同時成就了自己,獲得了頑強的生命力和更多的發展機會。未來,九曳供應鏈的目標是在國內建立生鮮物流中心網絡,進而使線上、線下的商家都能就近調貨,高效率運作。
當前,中國冷鏈物流行業面臨的是城市配送市場快速崛起、信息技術應用升級和產業走向平臺化的趨勢。不論什么時候,掌控信息或數據的能力都是與環境和諧相處的關鍵,不論是冷鏈運輸過程中制冷設備與環境溫度的對抗,還是一家企業對市場變化的反應。冷鏈物流屬于傳統行業,怎么高效地利用信息,是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和企業家最需要考慮的事情。畢竟,“鏈”與“網”的結合才是冷鏈物流的未來。
怎么結合,從而走向更好,這就是企業要做的“格物致知”的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