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 | 品牌 | 所在地區 |
---|---|---|
1 | 漢尚華蓮 | 廣東廣州 |
2 | 重回漢唐 | 四川成都 |
3 | 明華堂 | 廣東廣州 |
4 | 十三余 | 浙江杭州 |
5 | 蘭若庭 | 四川成都 |
6 | 鐘靈記 | 四川成都 |
7 | 梨花渡 | 廣東廣州 |
8 | 花朝記 | 安徽合肥 |
9 | 都城南莊 | 四川成都 |
10 | 流煙昔泠 | 安徽蕪湖 |
11 | 華姿儀賞 | 廣東深圳 |
12 | 如夢霓裳 | 北京 |
13 | 她說漢家衣裳 | 浙江杭州 |
14 | 池夏 | 安徽合肥 |
15 | 河漢涓埃 | 河南平頂山 |
16 | 銜泥小筑 | 重慶 |
17 | 宴山亭 | 江蘇南京 |
18 | 衣錦江南 | 浙江紹興 |
19 | 司南閣 | 江蘇南京 |
20 | 山有扶蘇 | 浙江杭州 |
21 | 六仙書閣 | 重慶 |
22 | 織羽集 | 浙江嘉興 |
23 | 清水溪漢初 | 浙江杭州 |
24 | 東月棠 | 江蘇泰州 |
25 | 江南素兮 | 浙江杭州 |
26 | 漢衣晟道 | 廣東廣州 |
27 | 芥子記 | 四川成都 |
28 | 三十六雨 | 重慶 |
29 | 南雅集 | 四川成都 |
30 | 京渝堂 | 重慶 |
31 | 芳華記 | 山東煙臺 |
32 | 一溪月 | 廣東廣州 |
33 | 錦瑟衣莊 | 云南昆明 |
34 | 彩云間 | 江蘇南京 |
35 | 清輝閣 | 江蘇南京 |
36 | 絳悠堂 | 廣東惠州 |
37 | 停云流光 | 浙江紹興 |
38 | 傾杯序 | 浙江湖州 |
39 | 沐櫻 | 上海 |
40 | 漢韻閣芙蓉 | 北京 |
41 | 游園驚夢 | 浙江金華 |
42 | 藝縷 | 浙江杭州 |
43 | 瞳莞 | 四川成都 |
44 | 菩提雪 | 云南昆明 |
45 | 踏云館 | 浙江紹興 |
46 | 子衣明堂 | 江西南昌 |
47 | 凈燃 | 廣東廣州 |
48 | 漢客絲路 | 浙江紹興 |
49 | 江南桃花家 | 江蘇常州 |
50 | 春拾記 | 江蘇蘇州 |
2019《互聯網周刊》&eNet研究院選擇排行 |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近些年,隨著傳統文化復興浪潮的到來,加上古裝影視劇的熱播,“漢服熱”愈演愈烈,走在街上經常可以看到著漢服出行的年輕人。
而從去年開始舉辦的“中國華服日”(農歷三月初三),到一年一度的“西塘漢服文化周”,再到各地舉辦的花朝節,各種大范圍的漢服活動也在吸引著大眾的目光。很明顯,從前只是被一小部分人當做愛好的漢服如今已經出圈,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需求的增長帶來的是市場的火爆。9月2日,據央視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報道,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估算已超過200萬,產業總規模約為10.9億元。目前,從圖稿設計、布料運輸、打版裁剪、加工制作,到成品運輸、宣傳與銷售,整個漢服圈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
今年3月,淘寶網在“淘寶新勢力周”期間發布的《2019中國時尚趨勢報告》顯示,在時尚搜索關鍵詞趨勢TOP10中,漢服位列女裝排行榜的第三名和男裝排行榜的第十名。行業垂直媒體“漢服資訊”就曾對2018年淘寶漢服商家產值作出過粗略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排名前十位的漢服商家共創造了3.17億的產值,其中排名第一的漢尚華蓮約為8000萬。
分析人士指出,古風漢服市場才剛剛興起,背后的可挖掘空間非常巨大,蘊藏了千億級市場體量。越來越多人投入到漢服的銷售市場,與漢服相關的產業也隨之興起,成為新亮點。從漢服周邊配飾,到漢服租賃、漢服體驗館等店面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市場前景很廣闊,但對于整個漢服行業而言,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難題。
漢服啟示我們:道阻且長,前進需不畏艱難
首先就是制作流程、成本問題給商家帶來的銷售瓶頸。
和普通的服飾相比,漢服的制作工藝更為復雜,時間、手工成本也更高。以2007年創立的高端漢服品牌明華堂為例,采用半定制的制作手法,套裝價格起步價已超過3000元,10000元以上的款型也并不鮮見。而即便有消費者想買,也需要排隊預約。截止到10月12日,明華堂官網顯示目前工期已排到2021年3月底。
根據“漢服資訊”此前的問卷調查結果,漢服價格在100-300之間的接受度最高,比例為50.32%,其次是500元以上,為31.47%,300-500之間次之,占比16.47%,100元以下的比例最低為1.74%。
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漢服愛好者表示,要想兼顧外觀和質量,500元以上的漢服是標配,但對于學生群體而言,這個價格不是每個人都消費得起。另一方面,由于漢服本身的形制對其做工、裁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價格經常居高不下,市場體量也就受限。商家們不確定未來銷量,也就沒辦法像對一般服飾品那樣采用囤貨的方式,這直接影響店鋪規模。
而除了價格帶來的銷售瓶頸,漢服圈內的“鄙視鏈”也已經成為阻礙行業規模化發展的頑疾。
漢服并不是單指漢代服飾,而是指漢民族傳統服飾。在漢服圈,主張復興崇古的考據黨與主張常服化出街的兩大陣營粉絲一直處于爭吵不休的狀態,前者認為應該堅決維護漢服的傳統形制,后者則認為應該依照人們現代的穿著習慣對漢服進行改良。至此,后者還經常被前者戲謔為“影樓風”。
這樣的爭論讓漢服企業陷入了一個產業怪圈:如果選擇改良的常服化道路,行業kol的集體抨擊,從根源上堵死了產品升級的道路,銷量再高也只能賣便宜貨;如果嚴格遵照古制走禮服化道路,又會使得原本受眾就有限的產業范圍變得更加小,同樣影響發展前景。
一種服裝能夠被普及到越來越多的群體中,而后徹底被大眾所接受,它一定離不開舒適、便捷的特性。更何況,當初愛好者們勇敢地將漢服穿上街頭,是宣稱要弘揚漢民族傳統文化,如今穿個改良漢服都能被噴,又如何能真正將漢服發揚光大呢?
產業傳承文化,文化提升產業,任何文化傳承離開產業化單靠情懷都是活不下來的。畢竟,能聽見更多用戶的需求,產業才能健康持續發展。總之,漢服行業要想步入成熟、發展壯大,形成真正的“漢服經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就像“漢武揮鞭”之路,有決心,就會強大,就會勝利。
“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路雖難走,但在這個行業里依然有許多奮不顧身的身影,他們懷惴著對漢服的一腔熱血,希望以漢服為載體,繼承華夏文化遺產。
5月23日,“2019天貓服飾內容盛典”在上海舉行,重回漢唐是唯一受邀出席的漢服商家。
重回漢唐自2006年走到今天,在其創始人孫異和綠珠兒看來,它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家公司、一個品牌這么簡單。重回漢唐的品牌目標從“每個人一生至少都穿一次漢服”,到“每個人一生至少都擁有一套漢服”,決心都是要通過展示漢服文化的美學設計,讓人們愛上漢服。
為此,重回漢唐不僅舉辦漢服設計大賽,還從2007年至今,一直為馬來西亞華夏文化生活營制作漢服,希望通過體驗漢文化來喚起更多海外華人對漢文化的關注和傳承。就像孫異為漢服運動創作的主題歌里唱的那樣:“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而同樣對漢服愛得深沉,將漢服視為漢民族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還有在前文當中提到過的另一個漢服品牌:明華堂。在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中,明華堂創始人鐘毅向觀眾講述了自己的品牌故事。
鐘毅發現,漢服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最容易被人接受的場合就是婚禮。所以明華堂對于漢服的定位,接近于禮服正裝。雖然因為價格偏高常被眾多同袍(漢服愛好者的互稱)視為漢服界的奢侈品,但明華堂憑借嚴謹的形制、考究的用料、精細的手工在爭議不斷的漢服圈內也得到了頗多的認可。
從大學時期每天身體力行穿著漢服上下課,到后來創辦明華堂決心復原明代傳統服飾,鐘毅一直在致力漢服文化的推廣。鐘毅的妻子笑稱他為“生活在現代社會里的理想主義者”。在鐘毅看來,“漢服與和服、韓服或是歐洲的西服都是一樣的,但漢服卻被忽視了”,過去這些年,僅僅是開了一個頭,他相信,自己已在正確的路上。
“漢服在今天,仍然是死的,我希望讓他活過來”,這是鐘毅的愿望,更是千萬漢服愛好者共同的期待。
結語
漢服,不僅僅是一種服裝,還是承載著文化意味的特殊符號。隨著我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不斷提升,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漢服產業將迎來自己的盛世。
漢服行業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謂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