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 | 品牌 | 企業 |
---|---|---|
1 | 天翼云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 |
2 | 華為云 | 華為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
3 | 移動云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4 | 阿里云 | 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 |
5 | 騰訊云 | 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 |
6 | 浪潮云 | 浪潮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7 | 百度智能云 | 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
8 | 有孚云 | 上海有孚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
9 | 金山云 | 北京金山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
10 | 青云QingCloud | 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1 | 京東云 | 北京京東尚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12 | 沃云 | 聯通云數據有限公司 |
13 | 七牛云 | 上海七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14 | 網易云 | 杭州網易質云科技有限公司 |
15 | 中興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16 | 萬國數據 | 萬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 |
17 | 光環新網 | 北京光環新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8 | 寶之云 | 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
19 | 網宿云 | 網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 | 新華三 | 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 |
21 | 東軟云 |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22 | 又拍云 | 杭州又拍云科技有限公司 |
23 | 深信服 |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4 | 云途騰 | 北京云途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25 | 神州數碼 | 神州數碼(中國)有限公司 |
26 | 用友網絡 |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7 | 世紀互聯 | 北京世紀互聯寬帶數據中心有限公司 |
28 | 迅達云成 | 北京迅達云成科技有限公司 |
29 | 首都在線 | 北京首都在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0 | ZStack 云軸科技 | 上海云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31 | 行云管家 | 深圳市傲冠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
32 | XSKY | 星辰天合(北京)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
33 | 珍島 | 珍島信息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34 | FIT2CLOUD 飛致云 | 杭州飛致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35 | 藍云 | 上海藍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36 | 鵬博士 | 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 |
37 | 光環云 | 光環云數據有限公司 |
38 | 犀思云 | 北京悅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39 | 安暢云 | 上海安暢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0 | 英方云 | 上海英方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
41 | RightCloud | 云星數據(深圳)有限公司 |
42 | 海運迅捷 | 北京海云捷迅科技有限公司 |
43 | 華云 | 華云數據有限公司 |
44 | 富通云騰 | 富通云騰科技有限公司 |
45 | 天云軟件 | 北京天云融創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
46 | 象云網絡 | 象云(北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
47 | 品高云 | 廣州市品高軟件開發有限公司 |
48 | 融聯易云 | 融聯易云金融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 |
49 | 蠻蠻云 | 蠻蠻天下(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50 | 騫云科技 | 上海騫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19《互聯網周刊》&eNet研究院選擇排行 |
非偶然誕生
混合云的誕生不是偶然。在云技術逐漸被認可和接受的時候,是所有應用企業整體效率的提升。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思考,有沒有一種多云策略,可以高效協同地管理他們部署在不同云平臺上的工作負載、應用或者業務。恰好,混合云應運而生,成為了云技術市場上的第三股勢力。
混合云雖然稱為“云”,但它的背后不再是某家廠商,而是一種結合了具體應用場景,定制化搭建的混合IT架構?;旌显频奶茁肥恰肮浇Y合”,卻又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它的目標是讓公有云和私有云在IT架構上有機結合,發揮各自的長處,最終提高用戶在使用多云戰略時的資源利用率。就此,中國電信已做出表率。
出于這個原因,混合云的優勢非常明顯,它可以降低企業上云成本、增加云的存儲和擴展能力、提高可用性和訪問能力等等。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不論是IDC,還是Gartner Research公司,各家調研機構關于混合云未來應用的數據預測指向都非常統一:混合云的應用范圍必將不斷擴大。
解決方案2.0
將混合云的概念簡單化,可以將其視為云技術發展的第二篇章。
當前的混合云解決方案中,一類是將公有云服務商將技術架構延展到私有云中,在用戶的數據中心部署一套與公有云架構相同的云;另一類是私有云服務商將自己的私有云與公有云集成,或者將私有云架構直接部署到公有云中;此外,還有一類企業選擇集成的方法,推出一個多云管理平臺,來統一納管各種異構云環境。
不論哪種方法,從本質上看,混合云都是幫助用戶接管跨云、跨地域的IT基礎設施,減少用戶花在底層實現上的精力,以提高用戶的生產力。
上海云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混合云品牌Zstack與餓了么的合作,體現的就是混合云靈活的負載擴容能力和彈性成本。
在外賣平臺的兩端,一邊是饑腸轆轆的食客們,一邊是中午和晚上兩個訂餐高峰時段的爆發式需求。據統計,餓了么平臺接入的商家數量在百萬家以上,用戶量也已經超過兩億。
此前,餓了么在北京、上海兩地建設了多個機房,采取的是人工運維的方法。隨著餓了么業務在各個等級城市的增長,IT硬件數量也隨之爆發式增加,僅僅是增加運維人員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所以,餓了么需要的是一種彈性可伸縮方案,以同時滿足分時段大并發和節約成本的要求。
為了支撐業務快速擴張,餓了么運維團隊建立起一個擁有1700臺服務器和7000個虛擬節點的混合云平臺,通過定制開發將私有云整合到自動化運維平臺,采取了Zstack與阿里云聯合推出的“無縫混合云”?!盁o縫混合云”可以將私有云特性對接到阿里云,既保證數據安全,又可以擴充容量。最終,“阿里云+ZStack”的混合云模式,使得業務在私有云和公有云ECS之間可以靈活切換。
這樣的方案部署將餓了么運維團隊從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原先的IaaS平臺需要一個小團隊運維,ZStack上線后,全程只需 1 個運維工程師。此外,餓了么還借助ZStack互連和一鍵遷云,實現了服務器跨區域數據中心統一管理,在業務不中斷情況下實現公有云和私有云自由轉移,高峰期快速部署服務器資源,高峰期過后快速回收資源。性能和成本問題同時解決。
CIO們的新課題
不論是成本低廉、容量靈活的公有云,還是安全度高、私密性好的私有云,多數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多個云供應商,同時解決容量和資源安全的問題。只是,當采取這種多云戰略的時候,如何協調和連接好各個云平臺又成了新的問題。再將問題細化一些,即便是在使用多云戰略時,每家企業又會有各自的需求出發點。
將解決問題細化到具體的應用場景,就是混合云的重點。比如,有孚網絡推出的專有云,既可以采用特定的工具和技術,用獨立的硬件架構去構建相對獨立的私有云方案,又具備公有云的諸多特點。
有孚網絡CTO臧云峰介紹了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學校。在高校的信息化改造中,需要將教育信息化與區域教育改革發展緊密結合,持續推進信息化在信息網絡、科研教學和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因此,學校需要借助云端實現信息共享,構建集約的云化能力,打造云網融合的高校信息化環境。所以,這不是通過單一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就能解決的問題。
因此,有孚網絡利用專有云的思路,根據教學系統現狀及未來發展的規劃,結合新型高等學校特有的現代信息技術需求,從技術層、安全層、管理層三個層面出發,為高校打造了物理、虛擬、公有云、私有云這四種形態可靈活部署的架構。通過教育城域網、教育專線,實現校園內外網絡的互聯互通;通過不同權限的監控管理,實現網絡的信息安全。同時,有孚網絡提供統一的云管平臺,通過專有云納管私有云,從信息層面、存儲層面、計算層面出發,實現云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可視化監控,完成教育專網的信息共享。
通過混合云實現用戶現有平臺的互聯互通,讓各種信息在IT架構上高效率地流轉。速度是效率的前提,這是混合云的核心優勢,也會讓CIO們優先選擇更加科學、理性的混合云。
不管是多云還是混合云,都能提供靈活的解決方案。這是實力來源,背后原因是時間和技術的積累,任何企業都需要用一點一滴的耕耘才能最終實現自強,才能立足于市場。
結語
任何一種技術的發展,都在不斷受到用戶需求的引導。用戶的需求多種多樣,但是行業會探索出一個或幾個公認的方向,達成共識。這種共識,又反過來加速了技術的進步。對于云技術,同樣是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引導了行業的發展。當固有的思路不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時候,混合云的發展機會已經悄然來臨。
企業探索、用戶應用、行業成長,一步一步來。其中,是人導致的最深層的企業文化而不一定是技術,決定著大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