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 | 企業名稱 |
---|---|
1 | 中國農業銀行 |
2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
3 | 螞蟻金融服務集團 |
4 | 上海農商銀行 |
5 | 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6 | 北京農商銀行 |
7 | 京東數字科技集團 |
8 | 深圳農金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
9 | 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10 | 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
11 | 中銀富登村鎮銀行 |
12 | 蘇寧金融服務(上海)有限公司 |
13 | 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14 | 上海什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15 | 深圳領鮮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
16 | 新希望慧農(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17 | 北京同城翼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18 | 普惠農牧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
19 | 宜信惠民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
20 | 廣州農商銀行 |
21 |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 |
22 | 中原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23 | 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 |
24 | 北京大興九銀村鎮銀行 |
25 | 山東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
26 | 南京農紛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
27 | 深圳前海三農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
28 | 北京市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
29 | 深圳農泰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
30 | 廣元市廣信農業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 |
2019《互聯網周刊》&eNet研究院選擇排行 |
因為廣大,所以包羅萬象
對于三農金融市場,擺在第一位的認知應該是:一片廣大且有待開發的市場。
三農金融市場需求的多元化直接體現其廣大。來自于三農的金融需求,主要分為日常消費和生產經營兩大類。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農村居民收入增加帶動消費,也促進生產經營升級。
同時,農業生產走向產業化和現代化,家庭農場、種植和養殖大戶、農村小微企業以及新型經營主體逐年增加,它們的投入和生產方式與小農經濟完全不同,需要借由外部資金支撐發展,金融需求由此迸發。
或者以數據說明問題,在國家政策和農業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到2020年,僅僅是與農業供應鏈金融密切相關的,農林牧漁生產服務、農副產品加工、農資生產制造與流通的金融需求,總量預計就超過了13萬億元。
農村金融市場的服務主體同樣多元,競爭不可謂不激烈。以往,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是三農金融服務體系的關鍵結構。而現在,互聯網金融公司、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諸多民營機構越來越多。再有,大型農業企業、互聯網巨頭公司也早在幾年前就進入三農金融領域。它們的加入直接證明了這片市場的潛力。
再具體一些,這些潛力來自于何處?首先是中國農村巨大的人口基數以及當前階段的城鎮化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轉型、農民消費升級等。其次,雖然中國現有的三農金融體系建設已經大致完整,但其服務能力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和逐年呈現增長趨勢的需求之間還有很明顯的距離。
更重要的,三農發展對于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融于現代經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血脈,自然也是支持三農發展的關鍵途徑,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對于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國家對于三農金融的支持政策從未缺席過。
從長期看,多種金融模式將共進
以前,農村金融體系的“三駕馬車”分別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而今天,“三駕馬車”體系以外的村鎮銀行、惠農擔保公司、農業保險公司,以及依托互聯網生存的三農金融服務企業,反倒成了不可缺少的“加速器”,助推三農金融以更加多元、靈活的姿態走向市場化。
其中,互聯網金融企業尤其值得期待。不論是與“三駕馬車”相比,還是近幾年在全國各地發展起來的千余家村鎮銀行相比,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資金實力都不夠強,那它的生存能力源于何處?
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雖然是市場主力,但其網點往往停留在鎮一級,難以深入農村以及更偏遠的地區。而這些地區的金融需求并非不旺盛?;ヂ摼W金融企業,恰好可以在這片“金融荒地”上生長起來,順勢彌補了傳統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領域供給不足。
而且,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有諸多明顯優勢。
首先,最基礎的網絡條件已經發展成熟,不論是手機還是寬帶,互聯網的普及大幅降低農村金融的運營成本。其次,大數據風控等金融科技的引入,可以降低農村金融業務的風險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再有,互聯網金融企業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將改變農村金融的商業發展邏輯,走向市場化就是走向成熟的過程。
回歸到當前最顯著的金融服務能力缺失問題,從長期看,三農金融需求必然的由多種金融模式填補,三農互聯網金融必然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并且,互聯網“低價、普惠、分享”的特點,符合三農金融的需求。因此,與三農相聯系的互聯網金融正處于難得的良性生長期。
所以,互聯網可以是階段性亮點、重點
兩年前,阿里巴巴18名創始人之一的彭蕾,正式將螞蟻金服CEO的位置交給有明尼蘇達大學留學背景的井賢棟。在就任后的首場演講中,井賢棟就宣布了未來螞蟻金服發展的三個方向:全球化、升級小微金融服務和完善信用體系。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在螞蟻金服確立的三個發展方向中,小微金融服務和信用體系都與三農金融聯系密切。從中可以看到三農金融的薄弱之處,轉換角度,就是這片市場的發展前景。
螞蟻金服的“谷雨計劃”推進普惠金融扎根農村;京東數科的“京農貸”強調靈活和低利息;蘇寧金融的“惠農貸”基于“金融+電商+農業生產”的閉環農產品供應鏈,提供高效、便捷的專項貸款……
互聯網巨頭公司們打造的三農金融服務平臺,一方面有背后實力做堅強后盾,一方面用深入三農的互聯網觸手做開拓,其影響正在逐漸加深。
此外,與三農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投融資行為也在近年進入了活躍狀態,綜合性理財、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互助金融等細分領域都有資本介入。資金像澆灌秧苗的水流,這或許預示著未來的三農互聯網金融將會多點開花,步入繁榮。
所以,可以考慮階段性聚焦在一個點上
上海什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僅四年的金融服務企業,屬于它的關鍵詞是消費金融和渠道構建。
2015年1月,什馬網絡以農村出行需求為切入點,布局農村交通工具市場的上下游產業鏈。具體做法是選擇兩輪電動車、三輪電動車、摩托車等品類,為農民和經銷商提供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服務。
截至目前,其業務范圍已經拓展到全國31個省的鄉鎮市場,累計服務了5萬多家渠道商和數百萬的信貸用戶,2018年的信貸資金規模達到百億。
這組數據似乎直觀地顯示了什馬網絡順風順水、一路開掛的發展歷程。探究其原因,就會很快發現,什馬網絡先是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金融需求切入點,而后又建立了牢固的渠道優勢。
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居民的出行頻次越來越高,而出行方式恰好也是生產能力的一種客觀反映。交通工具決定出行方式,對于鄉村居民來說影響很大。什馬網絡從農村用戶、廠商和渠道商的金融需求出發,提供服務場景,促進了商戶之間的交易,也幫助用戶加快了交通工具升級。
關于渠道優勢,創始人兼CEO寧銳介紹稱,“過去,我們用金融服務連接了5萬多家小微商戶,還疊加了收銀支付、周邊產品等服務。所以,什馬網絡與他們建立的信任關系比較牢固。從上游、中游到下游,什馬網絡的整套運作模式已經逐步成熟?!?/p>
2018年,什馬網絡在C輪融資中獲得高達3億元的新資本,企業仿佛被注入一針強心劑,越發顯示出對于農村出行市場的信心。
在多家新增投資機構中,漢能創投管理合伙人王威分析稱:“農村出行是個萬億級的市場,需求基數龐大而且換代周期穩定,但金融服務滲透率很低。什馬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連接了幾萬家經銷商,在消費分期和供應鏈金融兩側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p>
優勢需要逐步建立,問題自然也是逐步解決。什馬網絡所做的工作,與國家對三農金融將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要求契合,這反過來也為其順利發展打下了基礎。
現在,什馬網絡已經在農村出行市場建立了渠道、客群和金融能力三大核心壁壘。
下一步,什馬網絡將在此基礎上布局農村新能源出行產業,將出行品類拓展到四輪新能源車。寧銳對此胸有成竹,“現在,我們只需要從合作企業中篩選出優秀的商家,逐步展開合作即可。”
然后再延伸到一條鏈上
農業供應鏈金融是一種新的融資渠道,它通過綁定鏈上核心企業的信用,可以提高上下游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銀行一類傳統金融機構,由于嚴謹的業務模式和重點關注客戶的不同,很少涉足農業供應鏈金融,這給互聯網金融公司足夠的空間施展拳腳。
領鮮金融是基于交易閉環的智慧養殖科技企業,它的發展目標是成為農業產業綜合服務平臺,以覆蓋更大范圍的三農服務市場。因而,在2018年6月完成的B輪融資后,創始人程方航計劃將團隊建設作為重點,繼續完善供應鏈金融、飼料采集以及農產品交易服務能力。
征信問題始終重要,農村征信體系的薄弱導致了金融信貸風險難控制、壞賬率高的問題。針對這一點,領鮮金融采取逆向思維,從成熟的供應鏈出發,采用產業閉環管理的方法降低信貸風險。比如,在生豬養殖產業中,養殖戶從領鮮金融獲得貸款后,資金會直接付給養殖戶的供應商。生豬出欄后,養殖戶也需要按照約定,將肉賣給合作的屠宰場或肉聯廠。
這樣一來,整個生產過程與信貸資金實現了閉環管理,規避了傳統信貸過程中難以控制的風險問題。當然,這一切的基礎是相對成熟的產業鏈,以及領鮮金融對這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了解。據程方航介紹,這種方法的逾期率可以控制在3%左右,遠低于行業水平。
低收益、高成本、高風險是三農金融最明顯的特點,但并不意味著不可改變。金融服務企業如何趨利避害,在限制條件中尋找發展路徑,直接決定了如何生存。這或許就是屬于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生長路徑。
結語
現階段,在三農金融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不論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金融公司,改革和探索始終并行。一個簡單或者復雜的問題,想要找到徹底的解決之道,總需要先回歸到問題的根源上,“尋根”的過程,就是行業企業踐行使命的過程。
互聯網金融公司、農業保險公司等新型企業以外,國有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以及數量更多的村鎮銀行,都在三農金融市場上各自發揮力量、詮釋角色。比如,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在全國多個省份的村鎮建設了分行,業務不斷趨于成熟,并逐漸成為典型。
亦所以,國有企業仍然最值得期待。